秦昭襄王五十六年。 关中,陈邑,五大夫之家。 小邑繁茂,人流往来,但皆耕农事,多为一姓之人。 自商鞅变法,秦国实行二十等军功爵制度。 变法之后,秦国最重军功。 这一点,吸引了关东诸国不少的破落贵族和怀才不遇的寒士。 不过,现实往往是残酷的。 最重军功,可军功岂是好得 那是需要一戈一刀,亲自拼杀出来的。 沙场喋血,岂是易与 百年来,不知道多少渴望功名富贵的人跨过函谷关,进入关中。 这其中,有多少人殒命,多少人心怀壮志却以失意告终,又有多少人短暂扬名却最终暗淡收场,早已经计较不清。 真正能够扎根下来的,少之又少。 陈氏便是其中之一。 陈氏本宋国人。 三十多年前,宋国被齐、楚、魏三国攻灭,陈氏举族迁往关中。 三十多年来,累军功为五大夫,掌一邑之地。 这样的军功家族在秦国不算少,但也不算多,是秦军中的中坚力量。 陈邑是大邑,有甲士三百。 这三百甲士已经脱离了生产,成为了职业的武装,类似于当年的魏武卒。 数年前,这三百甲士随着老秦王出征,攻灭西周,迁徙九鼎,立下了大功。 也因此,陈氏本来可以更进一步,真正成为秦军中的高阶力量。 可当今的陈氏族长却拒绝了老秦王的封赏,就此从咸阳这等国际大都市回到了陈邑之中,闭关自守。 不光是咸阳朝堂上的人不明所以,就连陈氏中人,也有很多人不解。 小楼高阁,暖香袭人。 与陈邑之中兵甲肃杀的景象不同,小楼之中,格调雅致。 陈秀捧着竹简,正在看着。 陈氏宗子,就只有他一个人有这个待遇。 用老族长的话来说,他们陈氏中人不能只会打打杀杀,也要有读书人啊! 一个族中,有文化人才有面。 于是,为了老族长的梦想,陈秀便被选中成为这个倒霉蛋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