旺小山高中毕业了,那一年他正好十七岁。毕业后的他在家呆了一年,一转眼便十八岁了。 按照有关政策,年满十八岁后他是可以顶父母的职直接在厂里当工人的,但他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傻眼的决定,那就是响应号召,先去插几年队锻炼锻炼再说。于是乎,这傻小子便成了一名插队知青,跟着一群激情燃烧的同龄人离开城市,奔向那广阔天地的四面八方。 他被安排在远离城市的四山公社广平大队的一个风景如画的村子里,成了村小学一名记工分的民办教师。这个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子有一个美丽的名字——桃花坪! 之所以叫桃花坪,是因为村子里有一片十来亩大的桃林。这片桃林也不知有多少年了,每到桃花盛开的季节,这里就红艳艳的一片,如神话中从天而降的彩云一般,不仅吸引着村里村外的许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,也招来了数不清的蝶儿蜂儿什么的,整日里在这花海中嗡嗡地上下翻飞,看上去就像无数的俊男搂着无数的美女翩翩起舞一般。 旺小山正是在这桃花盛开的季节里,跟在村支书杨成安的屁股后面走进桃花坪的。 村支书亲自骑着自行车去大队接一个知青,这对于旺小山来说,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。当杨成安出现在旺小山面前,满脸笑容地伸出双手,连声说欢迎欢迎时,旺小山却吃惊得睁大了眼睛,因为他感到这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上去并不陌生,长得和他那照片中的老爸简直就像亲兄弟一样。 那年头,老师可不是有文化就能当的,如果家庭出身不好,你连想都别想,老老实实修地球去。旺小山虽说父母早亡成了孤儿,但他这孤儿可不一般。首先,他父母都是贫农出生,用当时的话说,那就是“根正苗红”。“根正苗红”的父母后来从农村走进城市当了工人,成了“领导阶级”的一分子。其次,他母亲虽然死于疾病,但父亲却是因公而亡,所以自打他成为孤儿的那天起,他的一切厂里就全包了。如今他自愿放弃工作来“上山下乡”,那就更不得了。在当时,他这一“壮举”简直就成了学习的榜样,一来到公社报到,就被领导树为响应伟大号召,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典型,并内定为重点培养对像。可以肯定地说,凭他的条件,只要好好干,民办转公办再当领导那是迟...